王亚男:航线问题上马航不应遭受过多指责

[复制链接]
查看166 | 回复0 | 2014-7-18 16: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军事专家、《航空知识》副主编王亚男指出,在航线问题上没有理由给马航过多指责,事发前并无足够证据表明乌克兰领空遭遇威胁。BUK导弹具备完备识别系统,正常情况下绝无可能遭遇误击。

  事故前各大航空公司均未主动修改航线

  18日上午,SA发布禁飞公告,明确指出各大航空公司不要在武装纷争地区通过。事实上,有关乌克兰上空民航客机不适合飞行的严肃警告,是在MH17空难发生之后才通知的。在此之前,各大航空公司都没有主动修改过自己的航路,这不能说之前各大民航企业对飞机安全不负责,而是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民航客机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包括普京的座机也是走这个航线。因此,从航路上我们并没有理由给马航过多的指责。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马航这次真的是不走运,它的飞机刚好又在这种节点上出了事故。

  BUK导弹装有完备识别系统 正常情况绝无可能误击

  根据资料显示,被怀疑攻击MH17的BUK导弹,装有较为完备的识别系统。如果是有资质的人员在操作这样的导弹,会首先向要击落或者攻击的飞机目标发送问询信号。民航机会立刻做出应答,强调“我是民航某某航班,在什么方位、什么速度、什么高度”,导弹马上就会知道自己瞄准的是民航机,也会立刻避免。

  无资质人员操作导弹可能性大

  现在的疑惑比较多,因为BUK导弹乌克兰自己装备有,反政府武装也被怀疑可能拥有,如果这个飞机真的是被武器击落的话,那么大家都脱不了干系。当正常情况下,导弹不会把民航飞机当成军事目标,那么,极有可能是在没有资质的人或者经验严重不足的人的手里,才会发生误击。所以目前外界普遍认为反政府武装的可能性要大一些,因为他们作战人员的正规化和作战水平相对低。但是现在还没有最后的结论。

  冲突状态下安全规制难被执行

  关于战中状态中的航空安全通用规则,大家都承认并且尽力遵守。那就是即使在战争状态下,冲突的任何一方也不应该把民航客机作为攻击目标。但这一法则在真正的冷战和冲突局面里,很难被有效地执行。比如在乌克兰境内,冲突中大家都手忙脚乱,容易导致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等待完成识别过程。现在西方媒体已经披露,通过对俄制BUK导弹的理解,只要操作人认真分析雷达的回应信号,就应该能发现目标和军用飞机是有不同的。但是如果根本不看信号的分析结果,也不给出回应的时间,那么惨剧在所难免。

  历史上的民航被误击事件

  历史上也发生过民航被误击的类似事件。像美国的军舰文森特击落了伊朗的客机,原苏联的苏15击落大韩航空波音747,都导致了大批人员的伤亡。但这些事件经过事后分析和观察,都显示确实是误击,即在操作之前肇事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攻击的是承担着和平使命的民航航班。

  事故结果披露或仍需博弈

  目前形势下,事故真相的关键是黑匣子,如果飞机真的是被武器命中的话,那么它的坠落姿态和最后记录灾难的模式,是和任何故障都不同的。但是根据历史上的经验,民航客机遭遇误击的结论出来后,事故的责任方是不是能够及时披露信息是主要问题,因为这个责任太重大了。以前的事故没有任何一起被证明是明知道的情况下还去攻击民航客机,因为这个责任谁也担不起。历史事件即使均是在失误或者失察的情况下发生的,责任也非常重大,因为涉及到无数条无辜的生命。此次马航事件的信息披露,可能还需要经过多轮博弈和深入调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